清江闸”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(1415),是运河上现存最古老的石闸。在1851年黄河北徙山东入海之前,闸下白浪翻涌,涛声轰传数里之外,南方各省漕船,过此无不小心翼翼,弄不好就险象环生,常有覆舟之患。为了防止黄水倒灌淤塞运道,必须严控启闭:只有运粮漕艘与三品以上朝廷大员的官船可在规定月份过闸,其它北上的船只,一律以石码头为终点,客货上岸改雇车马陆行,所以也就有了“南船北马,舍舟登陆”的说法。算来,近六百年中,共有三位皇帝的龙舟,穿行此间:一是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,自封“威武大将军”,带着美人刘芙贞,演了一出“亲征宁王”的闹剧,终因在此地溺水(清江浦南园,今楚秀园跃龙池)惊悸而亡?;褂芯褪强滴鹾颓∽嫠锪ㄆ渌郧淄趸蚧首由矸莨⒌牟凰悖???滴趿文涎?,都要到闸上走走看看,关注漕船的安危。这座石闸也是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最精华的部分,是陈宣在开此河时所建的四座闸中仅存的一座,也是现在整条京杭大运河上保存最完好、最古老的石闸,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了,现在闸门高11.5米,宽7.3米。现闸上这座桥叫“若飞桥”,原来上面是一个木制吊桥,1939年抗日战争时,被日军的飞机炸毁,部分闸墙被炸塌,1945年苏皖边区政府拨款进行重新修建,在1946年5月14日,苏皖边区政府为纪念4月8日王若飞、叶挺、博古三烈士乘飞机在黑茶山遇难,固将大闸更名为若飞桥,将市区的清晏园命名为“叶挺公园”,清江图书馆命名为“博古图书馆”,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“若飞桥”的桥碑仍然屹立在桥头。
如今的清江大闸口既是历史文化中心,也是五教聚集之地,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,有儒教的文庙,有佛教的慈云寺,有道教的斗姥宫,有伊斯兰教的清真寺,有基督教的福音堂,非常集中。这是在任何地方所没有的。2009年9月26日,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《京杭大运河》特种邮票6枚,当中第4枚是位于江苏淮安的清江闸。该枚邮票上还印有清江闸旁的总督漕运部院。
提到“若飞桥”的桥碑,大家仔细看,这三个字有些不一样,不是出自一人之手,在解放战争时候,“若飞桥”的桥碑被国民党的飞机炸毁并掉入运河之中,战争结束后,1951年1月清江市政府组织打捞,结果只打捞出“若飞”二字的碑石,“桥”字碑石未捞到。原题写桥名的是安徽省的一名书法家,派人去找也未找到,于是由我市陈清老人请当时在淮阴县(现为淮阴区)政府任职的程博公补写一“桥”字。所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“若飞桥”三个字是由两个人书写的,“桥”字和“若飞”二字明显不同?!叭舴汕拧本谷照秸徒夥耪秸酱笳秸南蠢?,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见证。